博士,从业20余年
成都筑焱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主要获奖:2018中国设计年度人物、2014年文化部中国青年设计奖、2012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优秀导师奖
主要案例:乐山乌尤坝.千里走单骑艺术酒店、柬埔寨伦塔爱生态旅游度假区、青海西宁“青海之窗”文旅城
把冰箱放进机油罐需要几步?
第一步,给机油罐切个门,
第二步,把油罐里糊满的陈年机油掏干洗净,
第三步,把冰箱抬进去。
如此鬼马的场景出自筑焱设计,
成都一家身处旧厂房的建筑设计咨询公司。
与工业风Loft办公场所不同的是,
筑焱设计元素混搭的画风奇崛又清丽:
厂房中庭是一个浓浓学院风阶梯,
阶梯对面,工业时代的废旧锅炉、机油罐林立。
踩着细碎的小石子咯吱咯吱移步室外,
良田美池阳光房,豁然开朗。
不拘一格的筑焱设计,
退回五年前,还蜗居在某小区。
不断壮大的团队分布在不同楼层,
凝聚力和沟通效率随之降低。
来谈业务的甲方,总隐约质疑着团队的专业性。
筑焱一致决定,必须离开小区,找一个能集体办公的地方。
跑遍了四川大学新老校区周边几乎所有写字楼,
创始人周炯焱先生越发觉得,
写字楼的性格与团队很不契合,
筑焱设计是个创意驱动型团队,
他们要的,是一种自由的氛围。
直到某一天,他们邂逅了321文化创意产业园,
这里原是成都无缝钢管厂,企改后,成为物流仓储。
园区规化伊始,厂内一片废墟。
虽然破败不堪,但挑高的楼层营造出的场景感,
连同老厂房内丰富的建筑细节,
一下子俘获了到场的设计师。
筑焱决定,克服困难,首位入驻!
△ 厂房旧照
老厂房改造,对绝大多数设计师来说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但隐藏在“美丽”面纱背后的,
却是十分具体的困境与难题。
△ 改造中
除了对墙、地面、屋顶进行基础翻新外,
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解决大厂房的能耗。
原始厂房冬冷夏热,巨大的空间无法采暖制冷。
设计师们对厂房进行了区域划分,
木作楼梯与玻璃成为空间的分割,
相对密闭的玻璃房室温可控,功能独立。
筑焱选择的厂房,原是机修车间,
车间里安置着数个大型机油罐,
厂房改造时基本都会拆除,
但周炯焱觉得,新老元素并行,会碰撞出一种新鲜感,
不惜代价,大胆保留。
然而,光是将这些灌满机油的罐子清除干净,
就耗费了团队想象不到的人力财力。
直到五年后,还在修修补补。
清理干净后,又赋予其储藏收纳的实用功能,
将冰箱、音响设备放进去,
员工们从机油罐中取放便当的画面很酷,也很日常。
改造后的办公空间整体以白色为基调,
光线反复调试过的室内,通透敞亮。
除了办公和会议室外,
留出了一大块空间做开放活动区。
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员常常需要一种互动,
阶梯活动区,给员工们提供了一个别样的交流场景,
人们坐在阶梯上喝咖啡、聊天,
精彩的灵感没准就迸发了。
这个有点像阶梯教室的公共空间,
还具备了图书室、活动举办、培训演讲的复合功能。
周炯焱先生既是设计师又是教师,
常年在高校中从事教职的他发现,
由于教育体制和市场脱节,
在体制改革还未完全成熟的阶段,
出现了学习与工作缺少衔接的局面。
很多毕业生会经历较长的时间适应,
有的甚至毕业几年后仍然找不到方向。
他希望尽可能地改善这个死循环,
至少自己带出来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进入到社会,
能够很好地找准定位。
于是,致力于打造学校和公司之间的衔接纽带,
每年定期举办设计实践,从众多高校中优选15名左右学员,
以工作营的形式,带领学员围绕项目展开实地考察、问卷调研、社会采访,
在思维与方法并重的实践中,培育新一代设计人才。
三年前,周老师又把紧挨筑焱的另一栋厂房租下来,
“物间艺术概念店”,研发并展呈文创衍生品。
这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高颜值橱窗,
以快闪的方式,每三个月更换一季主题。
曾在俄罗斯系统学习油画和装饰艺术的他,
笑说设计师的脑袋很发散,
设计做累了,就会想做一些和文创、艺术品。
寻物造物,制造事件,创造空间,
“物间艺术”就此诞生,
从设计中衍生,又为设计提供更多可能。
△ 正在展出的石榴装置,由周炯焱及设计师团队共同创作而成
筑焱设计空间里,还有来自不同国度的古怪旧物。
九扇来自印度的大木门气势堂堂,均有着上百年历史,
然而在当地的旧城改造中,差点被当柴烧了。
还有刻着迦陵频伽的高浮雕饰带、越南的独木舟……
他在一次访谈中说,
作为一个设计师,不见识很多东西,
怎么为别人设计生活呢?
所有有趣的东西都来自生活,
不多去外面行走,不多和社会接触,
不多看更多的东西,没有其他爱好,
就会失掉设计的基本能力。
在办公空间的后面,有一块空地和一座危房,
刚来时堆满建筑垃圾。
平时也做景观的设计团队,顺手就把空地做成了小花园,
只保留了危房的几根柱子,重新砌墙搭顶,筑起阳光房。
气候温暖时,便是热闹的员工餐厅,
夏天时有六七十号人在此用餐,一派烟火气。
花园里的池塘内暗藏一系列自动净化设备,
活性炭、细网过滤,紫外线杀菌,
还培植着生成氧气的藻类,鱼儿也可以吃,
池水四年都没换过,一直清澈见底。
此外,小花园旁边还收养了五条园区的流浪狗,
员工轮番投食,生活优渥。
如今小花园满目苍翠,
工作之余,在这里岁月静好地发会呆,
似乎心灵都净化了。
在周炯焱看来,设计师永远都是幕后工作者,
前前后后忙碌,可能做了上百个项目,
但项目开业那一天,也是设计师离开的那一天。
这个项目因此而显得别有深意,
设计师从一片废墟开始介入,
改造完成后又一直在空间内体验,
创造环境,又与环境共生,
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
也是每个做设计的人渴求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物理空间内,
多重时空的文明印迹交织碰撞,
有着更多、更令人兴奋的体验。
大家在这里上班,也在这里生活,
他说:生活和工作相关联,
这是我喜欢的一种状态,
其实这就是设计。
我们做这个的最终目的,
还是让大家能够更热爱生活。
项目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成都筑焱办公空间
项目地址:龙泉驿区东洪路321文化创意园
设计单位:成都筑焱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竣工时间:2015年
主创设计师:周炯焱
设计团队:筑焱设计团队
所获奖项:金熊猫文创设计银奖
撰 文: 南蛮蕙子
原创不易,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