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党正党明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发布时间:2021/11/09

撰文、编导 | 慧子

摄像、后期 | 张靓

摄助 | 张西蒙

文中作品照片均由设计师提供

       

       与孙鸣春先生交流,如沐春风里。然而温文尔雅的背后,却透露着他强烈的现实关怀,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深深忧虑。

当对孙老师无痕设计理论的不断了解与追问后,合上图文并茂的《无痕设计》一书,听到的竟是一位当代设计师来自内心深处的灵魂拷问。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当代的设计师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设计方式,才能既为世人创造美好生活,又能最有效地为子孙留下更多的资源、能源及财富?

       孙鸣春带着浓厚的生态意识,以一位职业设计师的专业探索精神,二十年来不断逼近哲学的终极问题。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01十年目睹之设计怪现象

       1988年,孙鸣春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进入中建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设计生涯就此开启。

       此时,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奢侈豪华的风格在部分人中掀起了浪潮。孙鸣春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设计便如同为业主烹制“高热量、高能量、高脂肪的豪华大餐”。

       一位陕北业主要盖私人酒店,设计诉求只有一个:极尽奢华。对装修材料、家具家电的选择不求最好,但求最贵,问及业态经营,竟然不在考虑范围。诸如此类的项目比比皆是,哪怕十平方的房间,也恨不得装进20种名贵材料。环境沦为消费高低的筹码,设计成了业主满足虚荣心的工具。

       生于六十年代的孙鸣春,经历过物资匮乏的苦难,一粥一饭,深知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面对物欲横流的时代现象,看在眼、痛在心。“设计师的一支笔牵动了各种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数以亿级的资源调动毫不夸张。”孙鸣春感慨道。

       2000年,在佛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年会上,孙鸣春率先提出“无痕迹”的设计理念,倡导在使用色彩、造型、材料等设计语言符号时,要与自然环境和生存空间和谐,要贴近空间本身的性质,没有做作、“作秀”的痕迹,避免以往痕迹过强产生的视觉噪感。

       彼时,室内设计与建筑装修行业正迅速成为国家经济新增长点,“无痕设计”观念显得有点“被动、消极”,会上发言完毕,没有互动没有共鸣,只在会间去往洗手间的途中,几位设计师私下表示:“你这个无痕设计提的好,很有可能是今后的方向。”

     


       02无痕设计:无为,无不为

       世纪之交,在满足欲求的消费主义行业盛行了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发出“轻装修,重装饰”的理性呼唤,无痕设计的理念也逐渐被认知、接纳、推广。

       然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无痕设计,在倡导与践行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不解与质疑时有耳闻:

       “无痕设计可能就是少做点儿或是不做设计吧!”

       “这样的设计既不‘高大上’又不吸引眼球,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呢?”

       “无痕设计就是个噱头吧,和绿色设计有什么两样呢?”

       面对各种不解与疑问,孙鸣春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项目用200平方材料,从无痕设计看来,100平方其实就解决问题了,另100平方的资源便释放出来。从绿色设计的角度说,200平方的面积用环保材料、再生材料没有问题了,但无痕设计解决的就是这200平方要得了吗?它实际上用不了200平方,只用100平方就够了。”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资源错配”,意思就是重要的资源投到了价值不大的事物上去了。在设计领域更是随处可见“资源错配”,通过个人或公众的偏执与失衡的需求而达成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

       面对广泛的资源错配,无痕设计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够用就好。将过去以视觉设计为主导的设计价值观,转向以与共生设计为主导的价值探索。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改变受众体及设计师的价值逻辑观念,从而改变和引导资源与审美的条件转换,无痕设计研究重点三。



       “无痕设计”在哲学上暗合中华文化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为”的哲学思想。“无痕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生态学的一种自我的倡导与保护,是用精神与意识的高审美境界和价值逻辑,来替代低俗的、张扬的、无节制的环境索取,从而使被扭曲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情感得以释然,同时,也使人们对于各种环境资源的索取降至最低。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无痕设计理念的形成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无痕设计的价值体系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如何将设计与资源的索取关系调至完美的生态境界,无痕设计研究重点一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被占有资源通过研究体系的调节回归自然,并组成新的资源体系,无痕设计研究重点二



       无痕设计之所以难以被业主理解,一个直接原因便是设计的不可视性。

       “你踏踏实实在自己专业上把应该释放的资源回归到大自然,这个谁都看不到。因为你在设计之前已经把潜在的问题,从专业角度上,提前规避或是修复了。投资方看不到,政府也未必买单,社会的各个层面上都看不到。”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无痕设计的研究范围: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设计



       即使如此,孙鸣春仍然坚定不移。做了几十年的设计,见过太多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他坚信无痕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2015年,在孙鸣春教授及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艺境艺术系的不懈推动下,《无痕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这是西安美院首个申请到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也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国家艺术基金中的理论科研项目。在消费型社会向集约型社会的转型期中,以价值观的改变为导向的无痕设计理论无疑具有意义非凡的前瞻性。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2016年3月31日,由西安美术学院为申报主体,建筑环境艺术系孙鸣春教授为负责人的2015国家艺术基金《无痕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在建筑环境艺术系会议室顺利开课。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2016年12月3日,西安美术学院2015 国家艺术基金 《 无痕设计一一环境设计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 结题汇报展览暨研讨会在陕西臻美文化艺术展厅顺利召开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03让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个白桦林、草坪、与曲面不锈钢玻璃亲密结合的空间作品,吸引了大量游客的驻足走近。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这个概念型的空间设计作品占地面积782平方米,分两个围合区域,主体建筑之外有六条自然通道将整个建筑错落串联在一起。设计师通过环境、建筑、人之间的空间关系,在视觉中的相互换位自然地产生出错综复杂的微妙情境。白桦林与草坪结合,组成北国之“疏林草地”的景观,曲面形体的镜面不锈钢玻璃宛如雨后天晴的大小水滩,人与建筑、围合的空间充分穿插、交融,寓意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关系。“无痕的建筑”以融合共生的设计呈现荣获了该博览会最佳创意奖。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2012年,孙鸣春带领团队完成了北京南小街439号外交部公馆的建筑改造。小院于民国初年建筑成,曾为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任燕京大学校长期间的私人宅邸,1949年至1958年,宋庆龄先生从上海来京参与建国大业时于此居住。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北京南小街439号



       建筑改造是为即将作为外交官内部交流中心投入使用,因为再设计必须保持原有建筑结构不动的同时,将室内所有老旧水电系统、通风系统更换成满足现代外交场所功能需求的自动化系统。同时,鉴于数位历史名人曾在此居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设计方秉持了尊重历史的设计理念,对项目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将空间精神最大化延续。

       改造完成后,功能已悄然发生改变,但通过“无痕迹”的设计处理,到此的每一位来宾仍然会被小院特有的年代情绪打动,被那段辉煌而艰辛的岁月感染。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宋庆龄在此楼的照片


       2017年,孙鸣春接到关山皇家牧场旅游度游客接待中心建筑设计,不同于已开发的关山旅游景区,这里水草肥美、牛羊成群,宛如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按常规方式,便是在山地新盖一座建筑投入使用。看到关山牧场景色俊秀、得天独厚的万亩草原,孙鸣春决定,最大限度的消隐建筑本体的视觉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生态覆土型建筑设计完成的与山、与自然景观的对话,以此实现“以自然为本”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方案出炉,业主代表交口称赞。遗憾的是,项目因内部原因,至今尚未启动。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无痕的建筑-鸟瞰全景效果,依山就势,随坡而生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无痕的建筑-外景效果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雷姆·库哈斯说:“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的流动,而非职业设计。”这样的论调带着悲观主义的极度清醒。诚然,设计只是资本运作中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孙鸣春并没有因此随波逐流,积极发挥着设计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在设计师的职业道路上,在设计师的培养摇篮里,一点一点启蒙与自然共生的长远价值观,倡导设计师社会责任的觉醒。

       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绿色发展浪潮听起来似乎充满诗情画意,但实质蕴含着事关人类生存的内在波诡云谲;它不是花前月下浪漫的誓言,而是凤凰涅槃蜕变的阵痛。

采 访 实 录



DT:无痕设计推行落地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SMC:最大的阻力其实在于人们的观念。

       先说业主方,他们既是资本的掌控者,也是既得利益者,掌握着资源调动的最高权力,但他们的关心点却只于这个建筑这个场景或是这个环境做完之后,可以给我带来怎样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即使设计方案生成前,资源浪费在设计师眼中已一览无余,却也往往无能为力。

       另外一方面,从设计师群体而言,很多设计师在这个层面上的考虑也都比较欠缺,甚至不考虑,他们思考的是人在视觉上如何得到满足、人的欲望如何通过空间得到提升,他们很难更理性地回归和思考调动的这些资源哪一些是必须要的?哪一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一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资源的调配上,少有深度思考的过程。

       所以我要大力的倡导和建议,设计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设计能力是一方面,设计素养是另一方面。只有设计师的认知和素养提升一个相对综合、理性、客观、长远的科学层面上,才有可能真正把自己笔下的涉及的资源有效利用、充分释放。

DT:做设计的同时,您还画画弹琴,在您看来,设计、绘画、音乐三者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

       SMC:设计、绘画、音乐,虽然形式大不相同,但情感的流露是完全一致的。

       在我看来,绘画除笔墨、色彩、形体,留下的就是情感的波动而已。画画的时候,情感的调用状态只有自己知道,纵使心底波澜壮阔,也要控制住笔尖,才能把自己的某种感受通过笔墨准确地传达给他人。

       做设计也如此。材料、色彩、光效、尺度都有各自形态、生命的波动,设计师要结合受众的情感综合驾驭。比如博物馆设计,博物馆的参观动线、展陈线、空间线三条线放在一起考量,当观众走的很疲惫的时候,你在那儿设计了一个展陈的爆发点,这样的爆发点可能只能取得10%的沟通力量,但是如果能在观众的体能及情绪最佳的状态时,结合展陈布置一个爆发点,这个爆发点就容易激发80、90%以上的情感共鸣。

       音乐也是同样。弦律最终是为某种情感主题的叙述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如果每段独立的弦律都很华丽而好听,但又不具备同一种情感织体背景,串在一起听则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情感感受。就如同设计中用若干种贵重的材料拼凑出一个空间,是一样的道理。音符就象是设计中的基础材料,弦律就象是设计语言,也同样具有繁简、长短、多少之分。

       设计语言太繁杂,表现的结果是浪费资源,如同弦律太繁杂,表现的结果是浪费情感。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瑞相》 75×150cm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慧云》 75×150cm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生》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米兰大教堂》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意象》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孙鸣春《参观法国巴黎秋季沙龙画展印象》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关于设计师

孙 鸣 春 / Sun Mingchun

孙鸣春:一张设计图纸的背后,有多少资源被过度索取?

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师德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标兵

北京首都工程建筑设计公司艺术总监

1962年生于陕西西安

198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主要社会荣誉:

       CIID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颁发的“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陕西省十佳优秀室内设计师”;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室内设计界杰出设计师”;

       CIID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中国室内设计卓越成就奖”。

主要学术成就:

       倡导“无痕设计”理念,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3项,其中,《“无痕设计”——环境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主编教材《城市景观设计》荣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论文《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情景式商业聚落群环境设计研究》、《格式塔心理学与情境设计》、《艺术类院校建筑设计的延续和再创造》、《“无痕”设计之探索》等先后发表在《城市发展研究》《美术观察》《当代电影》《陕西教育》等核心期刊及C刊。

主持项目及获奖:

       1、长期担任陕西省政府室内外环境设计顾问,先后主持设计了省政府省长办公楼、省政府办公大楼、班禅楼、黄楼等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

       2、至今已连续23年为《陕西省政府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进行整体环境设计,总设之一;

       3、《文化与餐饮——探索本土文化的空间语境再生设计》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环艺设计类作品;

       4、《2011西安世园会 “无痕的建筑”主题园设计》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环艺设计类作品;并荣获世园会最佳创意奖和2013年“中国之星”展示设计类银奖;

       5、《黄土·现代人居概念—设计与思考》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环艺设计类作品;

       6、《无痕的建筑——关山牧场旅游度假酒店设计》入选“第七届为中国而设计”作品大展;

       7、《宁夏交通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荣获2014第十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铜奖;

       8、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其中作品《诗意丹青》被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收藏……